杭州日报记者 石慧 通讯员 俞宏 杜佳苏
日前,东中西部校企对接促就业活动在“名士之乡”绍兴举办。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等地的近500家优质企业带来超1万个岗位,涉及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为全国的4000多名高校学子提供优质职业选择。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省人力社保厅,省教育厅,绍兴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推进绍兴产业资源与全国高校人才资源‘双向奔赴’,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和绍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谢国民表示。
“来绍兴,才尽兴。”这场人才盛会不仅搭建了就业对接平台,更播下了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的种子,为绍兴建设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场人气火热 人才企业双向奔赴
走进活动现场,只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活动启动后不久,不少知名公司的咨询摊位前就已排起了长队。求职者们穿梭其中,浏览招聘信息,与企业招聘代表进行交流。
“得知活动的消息后,我立刻报名了。”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三学生汪轩源说,“这次招聘会上有不少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企业,我想通过这次机会,和外贸领域的优质企业先建立起联系,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
除了活动的热度,求职者们还感受到了来自主办方的“温度”。贵州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海燕在活动前一天搭乘飞机来到绍兴。“不仅有接机服务,主办方还提供交通补贴,非常贴心。”张海燕说,“希望能通过这次招聘活动找到心仪的岗位。”
短短半天,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招聘专员聂玉就收到了10多份简历。“我们设置了研发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岗位,有不少来自甘肃、山东等省份的就读微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前来询问,和我们的岗位需求比较契合,不少同学表示想留在绍兴。”聂玉说,这样的大型招聘平台为企业打开了一个引才的窗口。
如今,许多前瞻性企业正从“用人”转向“育人”与“共建”。“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对主播、新媒体运营等岗位需求量比较大。”此次前来,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洪妙霞期待能和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建立长期联系,便于今后招揽更多人才。“我们不只看重学历,更希望求职者有‘实战经验’,拥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多维活动聚才 绍兴引智出“硬招”
这些天,绍兴还陆续开展了百强县市人才专场招聘会、重点企业直播带岗、产业专线深度考察等活动,深度展示城市的内涵魅力。
“2018年起,绍兴市人力社保局每年举办‘百所高校访绍兴’活动,邀请100所高校师生到访,与当地企业深度对接。”绍兴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绍兴这一品牌活动与教育部东中西部校企对接促就业活动深度融合,规模与影响力均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求职者们提供了跨区域、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据介绍,本次活动中新产业、新赛道、新职业方向岗位2500余个,占比超25%,涵盖新能源与储能、生物医药与合成生物学等新产业,跨境电商与多语种运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直播电商与内容创作等新赛道,以及智能装备运维、碳管理、银发经济等新职业方向,薪资普遍高于传统岗位。
奔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领域、新赛道上,绍兴亟需打造年轻化、国际化、开放式的人才生态,而“活力绍兴 智引全球”招才引智专列活动正是绍兴加大青年人才引进集聚力度的标志性载体。该“专列”从2018年开始,已连续开行8年,与国内外80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常态化联系渠道,已初步构建稳固、高效的人才招引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绍兴还在重点城市、重点高校创新开展“一产一城一人文”主题活动,通过特色产业推介、人才新政宣传、高校专场招聘等活动,提升城市吸引力,今年以来已吸引近24万人次求职者关注。
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必然要从最小的细节处去呵护。为了让更多人才成为“城市合伙人”,绍兴系统推出了覆盖实习见习、求职就业、自主创业等28项扶持举措,实行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并提供本科到博士3万-9万元的安家补贴、10万-50万元的房票补贴,以及见习实习补贴、创业场租补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此外,绍兴通过“越快兑”“人才码”,“政策找人”、自动匹配,今年上半年兑现相关政策资金7.25亿元。
安联配资-安联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杠杆-配资公司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