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全国“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作为博物馆三大核心功能之一,教育的价值正被进一步释放。7月17日,猿辅导素养课与合作伙伴对“博物馆新知计划”进行全面升级,基于技术上的领先成就,联手新华网和服务全国博物馆、文博单位及文博从业者的中博网一起,推出2025年“博物AI+新知计划”,面向全国百余家重点博物馆,通过技术赋能、教学共创与生态共建,探索素养教育从资源整合到能力落地的创新路径。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博物馆正运用AI赋能博物馆教育,以数字化手段高效聚合分散的文博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推动传统单向知识传递模式向双向互动转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步雁表示,陕西历史博物馆将难以展示的内容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复原和模拟,让公众能够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无论是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还是历史文化爱好者,都能通过这个教育服务产品汲取文化养分”,实现文物保护与教育传播的双赢。
此次“博物AI+新知计划”围绕猿辅导素养课提出的“大概念”教育理念展开。该理念旨在跳出传统知识灌输模式,强调结构化学习、真情境学习、跨学科迁移的教育模式,培养青少年“如何学、如何用”的底层能力。
在博物馆这一文化场景中,结构化学习体现在博物馆展品从甲骨文到青铜铭文、从天文仪器到历法制度,天然具备时间与逻辑的结构联系。通过引导在文物之间建立“点-线-网”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碎片化认知,形成系统理解;在真情境学习方面,利用博物馆场景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探究一枚古钱币背后的经济制度或一件乐器的声学原理,建立知识与生活的深度连接;跨学科迁移则依托每件展品背后的历史背景、科学原理与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与表达中完成知识迁移,提升应对复杂问题的思维力和沟通力。
基于此,“博物AI+新知计划”围绕结构化、真情境、跨学科迁移这三大核心支点,结合文博资源与AI技术,创设了视频课程、作文征集、线下主题展、演讲挑战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据悉,随着项目持续推进,“博物AI+新知计划”还拟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福建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等开展合作,为推进博物馆创新教育与青少年文化学习相结合走深走实搭建协同共进的桥梁。猿辅导素养课也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在文博资源的浸润中,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未来人才。(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召奎)
安联配资-安联配资官网-专业实盘配资杠杆-配资公司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